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民生工程中始终坚持建、管并重,以创新管理模式为重点工作,以促进效益发挥为检验标准,把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与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动,持续放大了民生政策效应,确保了民生工程项目长久发挥效益。
为了确保工程类项目管养资金,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工程建后管养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安排管养经费4810万元,用于项目管护基本支出和设备维护运行费用。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群众自筹、市场化运营等多种途径筹措管护资金。如濉溪县按照各乡镇、开发区安排的管养资金,在预算中按1:1比例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对于采用社会化管理的项目,分别从水费、房租等收入中提取管养资金。
县区在工程类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中还根据实际创新管养办法,如濉溪县在饮水工程建设中,采用 “政府主导、财政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交给市供水总公司全面负责,建管一体,实现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在民生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专业公司来验收竣工项目。
相山区对2007年以来全区实施的民生工程工程类项目开展建后管养“回头看”活动,涉及农村公路“村村通”、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校舍安全工程等18个项目,活动采取各项目实施单位自查和区纪委、区目标办、区民生办联合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了项目建成后管理使用、公示牌设立、管养制度建立、人员经费落实等情况,健全完善建后管养长效机制,构建起权责一致、分类管养、多元参与、因地制宜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格局。
■记者 黄顺
【责任编辑: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