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暑期“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暨“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院团总支、学生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信息学院团委、学生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于“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的深入开展,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特印发《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暑期“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暨“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方案》,请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活动的目的
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为主题,引导我校大学生放眼看社会,积极开展自主设计、自觉参与的个性化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其创业意识、择业能力、学习态度、服务精神和社会观念;以“青年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引导我校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感悟成长的快乐和人生的真谛。
二、活动的内容
(一)“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
1、参观考察一个由青年自主创办的民营企业,了解创业历史,吸取创业经验,学习创业方法,培养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要把此次参观考察活动与参加全省和学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机结合起来,自觉积累创业项目和素材,为备战今后赛事打好扎实的基础。
2、组织参与一项与专业知识运用和专业能力提高密切相关的专业见习活动,把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巩固专业基础,提高业务能力。
3、专题访谈一位我校的成功校友(或近几年成功就业的我校大学生),积累成功择业和成就事业的基本经验,缩短我校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心理适应期,加速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社会部门开展挂职锻炼活动,在演绎具体社会角色的同时了解社会职业的特点和实际岗位的需要,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把此次挂职锻炼活动与我校正在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强化择业意识和能力。
5、参观考察一所有代表性的中等学校,开展校长专访、拜访名师和义务支教等活动,培养从教意识和从教能力。同时,也可到农村贫困地区一所中小学校(或西部贫困山区等地)开展与当地乡村教师的经验交流活动,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6、参观考察全国一所大学的校园(或图书馆、实验室等),并与其在校大学生就共同关注的学习成才话题进行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7、参观考察全国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等),了解高新科技的发展现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8、到一个城镇低收入家庭(或农村贫困家庭、西部贫困山区等地)开展专题访谈活动,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9、到东部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或乡镇、农村等地)开展学习考察活动,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果。
10、参观考察全国一所国家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抓住世博会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
以我校各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组织我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街道、乡镇、农村、敬老院、孤儿院、特殊教育机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等地开展力所能及的“一助一”志愿者活动。要结合建党90周年和今年的具体民生问题,借助此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展,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建党90年来农村的发展成果。引导我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积极担任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爱心大哥哥” 和“爱心大姐姐”, 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把与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推向深入,并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参加上述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的表现作为评选我校“十杰百优”志愿者的重要依据。
三、活动的组织
(一)时间安排
6月22日至25日各院负责宣传组织发动学生。6月26日至7月2日报名单和活动项目。7月3日至7月8日各队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工作。7月9日至8月28日为各团队活动时间。9月7日前请各院团总支、信息学院团委把各团队负责人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情况登记表(见附件)和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成果汇总后一起报送到校团委。
(二)组队要求
参加“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每支团队由3至5人组成,成员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选拔,团支部书记负责选拔的组织工作,团队负责人由各院团总支、信息学院团委和各班团支部协商后指定,为便于各院组队,团队名额原则上分配如下:文学院20支,政法学院20支,历史与社会学院15支,外国语学院15支,美术学院10支,音乐学院10支,经济与管理学院20支,教育学院20支,数学科学学院20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支,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支,生命科学学院20支,体育学院15支,信息学院20支,共计265支。各院学生会、各学生社团也可参照此组队要求自行组织一支团队参加活动。
参加“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开展活动,为便于各院组织,名额原则上分配如下:文学院30名,政法学院30名,历史与社会学院20名,外国语学院20名,美术学院20名,音乐学院20名,经济与管理学院30名,教育学院30名,数学科学学院30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30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30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30名,生命科学学院30名,体育学院20名,信息学院30名,共计400名。
(三)成果鉴定
参加“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各团队要报送一份3000字以内的写实性简要调查报告;参加“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要报送一份1500字以内的写实性简要事迹报告,调查报告正文格式参照《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的要求执行。报送作品要加盖封面。封面格式包括:标题,即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课题项目(“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课题项目)、题目、文体、院别、年级、专业、团支部名称、作者姓名。封面和正文均为A4纸,封面采用3号楷体,正文采用小4宋体,论文内附淮北师范大学“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暨“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情况登记表一张,并详细填写。学校将组织有关教师对上述活动成果进行评审鉴定,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在评选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时,上述受到表彰的个人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享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
(四)有关说明
1、开展“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和“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多做实事、小事和好事,真正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参加上述活动的同学要按照就近就便、贴近实际的要求认真加强调研工作,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无论“十个一”,还是“一助一”,都要求申报者在申请时拟定一个标准的题目,然后再填写自己选定的某一项内容,而不是以项目内容代替题目。
2、要强化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增强活动的实际效果上下工夫。
3、各团队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与我校2011年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统一进行。
4、参加“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限报5人,且人员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凡超过5人或任意更改的一律无效。凡选定的“十个一”和“一助一”活动项目请严格遵守,不得任意更改,否则取消参与评审的资格。
5、校学生会社会实践部负责上述活动的全面组织和协调工作。
淮北师范大学“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暨“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情况登记表.doc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学生 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方案 通知
抄送:校领导、各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党群有关部门,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学联
共青团淮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1年6月21日印发
用户登录